本网讯 2024年5月22日,必一·运动(B-sports)官方网站“社会工作专业建设30周年”学术讲座于赭山校区214报告厅顺利举行。教育部国家级人才称号、特聘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成伯清教授与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鲍磊研究员莅临指导,成伯清教授应邀作了题为《社会学理论:当代挑战与未来取向》的线下讲座,必一·运动(B-sports)官方网站教授、博士生导师方青教授主持,社会学专业百余名师生参加。
讲座伊始,成伯清教授指出,学术研究就是要不断寻求超越,应以“吾更爱真理”的态度推动社会学理论发展。他认为,经过后现代的解构和理论竞赛造成的理论驱力减弱,加之学科分化愈益精细,使得中层理论成为主导取向,当代社会学在对社会进行总体性理解方面陷入“理论的沉寂”。与此同时,各种针对“社会”贴标签的理论、有关时代诊断的理论、有关转向的理论持续涌现,看似热闹喧嚣,实则造成理论的碎片化和“巴尔干化”。当代的新分化、新力量、新空间、新时间、新自我彰显了当代社会的深刻变化与现实挑战,当代社会学随之发生了多重转向,如情动转向、物质转向、创新装置与嗜新症等。当代社会所具有的不确定性、短暂化、无意义化、浅表化等社会症候,需要高屋建瓴的理论提供“认知标绘”与“冷静判断”,告诉我们生处何时,又置身何处。
对于当代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态势,成伯清教授认为我们要不断重回理论、重思理论,对理论发展的未来取向展开分析。他指出,理论作为一种看法、一种姿态、一种处理自身与世界关系的方式。理论亦如光束或道路,引我们向前。当然,理论更是如脚手架般帮助我们搭建起社会现象发生和展开的内在逻辑大厦。成伯清教授在引述阿本德关于社会学理论的类型划分后,认为我们更应该去把握好理论的内在结构,即由理论视角、叙事框架、社会机制、核心命题、关键概念这个五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维度,不能仅仅注意某个维度而无视其他。基于这种理论构成的把握,有助于我们贯通宏大理论与社会机制的分析。
讲座最后,成伯清教授强调,我们要改变理论探究的方式,持续进行理论上的反思与自觉,讲好社会学的故事。在中国社会学理论的未来作为方面,成伯清教授认为既要关注“世界在中国”,也要重视“中国在世界”。此外,基于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特性,他认为同样不能忽视社会学相关理论的学习与探索。
在与谈环节,针对成伯清教授在讲座中提及的学术观点,鲍磊研究员谈了自己的学术体会并做了一些补充。第一,关于社会学理论的未来趋势,传统的社会学理论在未来或许都要经过数字化、人工智能化的改造;社会学理论或会从一种事后性的反思理论朝向一种即时性、可能性的理论;第二,我们应当保持理论的警觉,否则会让研究者陷入具体问题的泥淖而不自觉,我们在消费理论的同时更要努力去生产与制作理论。第三,在理论学习时要注意把握理论的性格,关注理论的时代性、民族性,将理论置于其流派中进行理解,也要把理论的提出者既社会学家的个人生平经历考虑进来,此外,要关注理论格局的变动及由此带来的理论冲突与理论汇合。
在交流讨论环节,成教授对员工们提出的关于社会学未来理论取向、社会阶层固化倾向及现代社会是否充满着更多可能性等问题一一予以回应,并进行了细致解答。交流讨论结束后,主持人方青教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方青教授认为理论作为观察社会、能够创造出无限可能性的一扇窗户仍有巨大效用。同时在实践层面,当面对纷繁复杂、充满无限可能性的社会时,方青教授希望同学们多一些好奇与希望,少一些悲观与抑郁,去寻找自己可以把握的路径,说好自己的故事。
本次讲座拓展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明确了社会学理论的挑战与未来方向,了解理论前沿,涵养了人文情怀。同时强化了同学们专业认知,提升专业素养,为未来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据悉,2024年是必一·运动(B-sports)官方网站社会工作专业建设30周年,社会工作专业在30年的专业建设中,历经历史与社会学院、必一·运动(B-sports)官方网站接力式培育发展,现有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点、“社会治理与社会发展”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现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时拥有民政部社会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安徽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社会工作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及芜湖市社会工作学院等专业实践教学平台。